-
西西 “我城”的啟示
她寫“嚇人一跳”的文學,創造愉快的生活,卻不囿于自我的小世界。有學者認為,接觸西西的文學就等于接觸了香港。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劉曉輝 一個女人在走廊轉身離去
“有時候會跟自己說,這一筆就是我人生最后一筆,這張畫就是我人生最后一張畫,我要畫給我自己。我不知道這是給自己鼓勁還是排除干擾,我相信一個誠實或者嚴肅的畫家都會這么來拷問或者鞭打自己。但是人都得吃飯,所以誰也不能回避這個問題,不能說每一張畫都排除了所有的干擾,排除不了。但畫這些畫的時候,我是誠實的” -
金基德 在極度熱愛與難以忍受之間
金基德延續了韓國電影對歷史記憶的重視,揭示無法消化的民族傷痛,不同的是他更重視個人化的表達。愛欲與暴力、互相傷害卻又互相依存的關系、毫無希望的底層人生,是他電影反復出現的主題。他的電影贏得許多人的熱愛,但電影中的暴力,乃至他現實生活中的暴力,也讓許多人難以忍受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獨家對話勞榮枝辯護律師: 不斷說服勞榮枝實事求是描述案情
被告人勞榮枝對指控她殺害多人的犯罪事實并不認同,當庭的供述與此前在偵查階段的口供并不一致 “我覺得人要遵紀守法,自尊自愛。隨著經濟飛速發展,有的人會在膨脹的物欲面前迷失自我。勞榮枝本來是小學老師,有正當職業。有些事一旦開了頭,后面會不斷墜落下去”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薛佳凝 一路“跑冰排”
“我希望有見識地去過平淡生活”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張莉 百年文學史里的女性命運
請允許我狂喜 也請允許我自戀/讓我掌控四面八方投來的驚異目光/或者 目光中的不屑與敵意/也讓我將它們聚于眼底 盈手成握/如呼吸般吞吐出去——翟永明 《狂喜》 萬物終將開花,時間迎風招展——林白《假想女兒出嫁》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鄭執:每個持續寫作的人,一定有他非寫不可的理由
鄭執并非刻意寫“癥”,他在意的是人世的畸零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悼念黃宗英:苦惱人的微笑
她寫過一點回憶趙丹的零碎短文,基調依然是光明的,譬如《快樂的阿丹》,她也寫過各行各業的許多“先進”和“典型”,甚至拼上性命去認識、了解那些她完全陌生的人的事業和生活。 但是,令后輩寫作者們最困惑不解的是,她似乎完全避開了她最熟悉的、和她血肉相連的一個群體——她和趙丹、周璇、王丹鳳那一代電影人的命運與悲歡離合。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智能步槍是個有前途的東西嗎?
即便經過多年的技術進步,火控系統應用于單兵武器還是不成熟,要自動化程度高,就必須犧牲寶貴的射程來遷就系統,在戰術上得不償失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大理滅門謎案中喊冤的“兇手”
張滿被抓后,一直在喊冤,稱遭刑訊逼供做了假口供。他讓獄友用針幫他在手臂上刺字,左邊一個“冤”,右邊一個“仇”。他上訴、申訴,每個月都會寄一次材料給北京、昆明的相關部門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