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續約至東京奧運會結束
-
富大龍演嬴政被點贊,網友隔空喊話《大秦賦》進來挨打
-
“追光的哥哥”還能復刻另一個“乘風破浪”嗎?
-
C羅:我與梅西不是對頭
-
霹靂舞等4個項目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
胡杏兒:“不管人家覺得你是幾線,還是要透過作品說話”
“我在TVB十幾年,辛苦是一定的,一年拍四五部電視劇,差不多兩個半月一部,有時這部沒拍完,下一部已經等著你開工了。最瘋狂的時候,我同時拍一部時裝劇和一部古裝劇……一天四次變裝,我回到家里洗完澡,調好鬧鐘瞇10分鐘,接著又要上班了,那10分鐘也覺得自己睡了好久。很早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有了在TVB的磨練,以后無論接到什么樣的劇本,我都不害怕。” -
B站發布2020年度彈幕 :“爺青回”一年發送了542萬次
-
最沉重的10號球衣
只有阿根廷的10號球衣,有著不可承受之重。每個穿上阿根廷10號的人,都不可避免被放在聚光燈下,和前主人馬拉多納所比較。 -
冬奧之路 | 講述:一個超前謀劃的“遺產計劃”
奧運會不只是體育的盛宴,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它能如何與城市、國家和這里的人們緊密聯結。因而,面向北京冬奧會,我們不僅要謀劃2022的“雙奧之城”,更要為未來埋下伏線。 在申辦和早期籌辦就融入遺產理念的基礎上,2017年9月,北京冬奧組委在總體策劃部設立了一個單獨處室——遺產處。也就是說,在距離冬奧會開幕還有將近4年半的時候,奧運遺產的規劃管理就全面提速,努力讓所有籌辦領域形成合力,共同給未來留下豐厚遺產。 劉興華是這個“遺產小分隊”的領頭人。他們關心著籌辦的每一個環節,從場館賽后利用、冰雪運動推廣、奧運人才選撥、城市高質量發展,到志愿者培養、觀眾服務APP設計……作為一名攝影發燒友,劉興華還義務當起了冬奧攝影師,用鏡頭記錄籌辦點滴。他的作品很多被北京冬奧組委官方平臺、國際奧委會、媒體、場館業主采用,成為了冬奧“門面”。 以下是劉興華的講述: -
廣州黃埔發現100多座先秦墓地,近百件精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