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年十大猜② | 疫苗會終結新冠大流行嗎?
少數國家率先實現群免,世界局部恢復正常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
開年十大猜① | 股市會重上4000點嗎?
存量經濟時代,好公司才會大漲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
秦致力于社會原子化,楚尊重小共同體,秦楚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
秦國社會人與人之間什么都靠不住,岳麓秦簡中的秦律甚至規定,當兵砍了腦袋被賞爵位,同里的鄰居讓他請客吃喝,或者請客給他慶祝,都是犯法的,“貲戍,各一歲”都要被罰當一年戍卒,盡可能讓黔首之間處于原子化的狀態。反觀楚國,民間不是秦國社會那樣的原子化狀態,楚國的民籍檔案要求填寫“居處名族”,就是楚人社會仍然有家族共同體“名族”這一項重要身份。 -
“脫歐還是不脫”?反映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角逐,造成英國社會大撕裂
現在的情況是,英國社會很大程度上已經把這事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主流媒體常常把脫歐派描繪成種族主義者,狹隘的地方主義者等等,道德綁架無處不在。這種輿論導向在這些年深入人心,越來越成為意識形態的分裂標志。 -
你是大城市想要的“理想新市民”嗎?
“理想新市民”,大意是這些城市希望吸引到異地培養的外來人口,遷入后又不占用本地的各種公共服務資源,諸如醫療、教育、社保乃至殯葬等等,留下各類賬戶中的余額“沉淀”下來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
有必要設立美術類博士學位嗎?
為何藝術創作與學位關系不大呢?因為對藝術創作實踐而言,理論并不重要,關鍵在于才情卓越——才情者,才華與情感也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
比起撞大運的小概率成功者,“做題家”才是支撐起這個社會的主流
當一個人在外貌、運氣、天賦、人脈甚至是出身等方面具有優勢時,確實可以不走尋常路,繞過讀書這條常規途徑去獲得成功。但這些不具有普遍性且很難與努力掛鉤的因素很難成為支撐起整個社會的上升渠道。因此,雖然社會價值評價標準日趨多元,但學歷都是公認的最重要的價值評價標準之一。也是你我一樣的大多數“做題家”們的選擇。 -
“百貓居屋”真問題: 動物囤積癥
梳理一些“百貓之家”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不少人像個癮君子一樣無法自控,生存狀態、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巨變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
崇拜雄才大略的皇帝,是傳統文化嗎?
舊小說的作者和讀者,文化水平都不怎么高,也不明白國家機器是怎樣運作的,他們幻想中的好皇帝,也就是人很好,但沒什么用,所以不折騰的樣子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
秦代有大量兒童奴隸,“愛護兒童”是近代觀念 ——從秦簡看兒童奴隸的境況
云夢秦簡《法律問答》記載有“令從母為收”,就是說母親成為徒隸,其子女就淪為徒隸。岳麓秦簡1268也記載,女子懷孕犯罪,被判罪后產子,小孩生下來就隨母為隸臣妾。那么這些兒童徒隸的年齡是多少呢?從張家山出土《二年律令?金布律》來看,“使小男”“使小女”是七到十四歲,就是說七歲的兒童徒隸就可以給官府干活了,這叫“使”。當然,不到七歲官府可以“使”的,則被借給民間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