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簽署總額約2.3萬億美元的支出法案應對疫情惡化
-
韓國司法改革引發“法檢斗法”: “剪指甲”還是“刮骨療傷”?
從三個回合的“秋尹之爭”來看,秋美愛陣營并沒有占據上風,但她推動的司法改革卻一路高歌猛進,包括向檢方行使權利的方式和調查慣例“開刀”,并調整了檢警偵查權,設立了高官犯罪調查處。 “我們希望檢察廳拿出一個刮骨療傷的改革方案,最后卻發現司法改革只是剪了剪指甲。” -
特朗普“毀約退群”,拜登“返群”在即?
“特朗普總統在房地產行業擁有較長的從業經驗,只有雙邊關系才會讓他感到舒適。”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進一步解釋說,“多數房地產談判都是在買方和賣方之間進行……他(執政后)將美國看作是一種資產,不愿這種資產在多邊場景下遭到稀釋。”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近日表示,要在上任百天內盡可能多地修復損失,尤其要撤銷特朗普簽署的一系列“退群毀約”的行政命令。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
特朗普即將離開白宮的日子
“沒有人會與他達成交易。沒有人會借錢給他。”美國政治學者道格·穆齊奧(DougMuzzio)認為,權力對特朗普來說不只是榮耀和欲望,還意味著生計甚至身家性命。 特朗普一直謀劃著卷土重來。美國憲法規定,當選總統不得超過兩次,但并沒有規定任期必須連續。一項民調結果顯示,66%的共和黨選民支持特朗普在2024年再次競選。 (本文首發于202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 -
“逮捕安倍”?
因涉嫌挪用公款、邀請選民參加宴會,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深陷“賞櫻會”風波已逾一年。 “賞櫻會”如何淪為日本政客的“拉票工具”?又緣何風波不斷? 日本檢方真的能給安倍定罪嗎? -
谷賤傷農、土地兼并、政治棄盤:印度農業改革觸發新一輪政治動蕩
“兩項法案目的是為了對深受壓抑的農業進行改革。我們要在農產品交易過程中,去除‘中間剝削’,讓農民可自由進入市場推銷自己的產品。” “莫迪政府正讓農民成為資本家的‘奴隸’,這在印度是永遠行不通的。” -
美國養老院“非正常死亡”劇增, “奧巴馬醫改”有望被喚醒?
據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統計,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占該國總人口的比例不到1%,但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病例數卻接近全國死亡比例的40%。 “奧巴馬醫改計劃”的核心是保障大約15%的美國窮人的醫療權利。如今,隨著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的消息傳出,一些美國底層民眾又期待著“奧巴馬醫改計劃”重啟。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26日《南方周末》) -
美國近120萬兒童感染新冠 周增14萬余例
-
疫情關頭還要大漲軍費,英國這么干是為了啥?
-
歐洲“獨狼”接踵而至:誰是下一個目標?
自馬德里連環爆炸案開始,恐怖主義的惡之花在歐洲大陸上放肆生長。隨著“基地”“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歐洲本土極端分子受到遠程遙控或“精神感召”,成為恐怖主義的幫兇。 “歐洲反恐具有自身復雜性。”中國人民大學王義桅教授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歐洲反恐有三大軟肋:一個是情報系統弱,第二是心不齊,第三是歷史糾葛深。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