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始于2005年的“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已完成15屆評選。
過去15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以每年10個案例的速度,記錄了中國法治建設的真實面貌。
這些案例之所以“典型”,因其切中民眾關注的痛點,切中法治發展的根目錄。在浩如煙海的法條中,它激活了與每個人關系最密切的那一款,進而成為立法的助推器、司法的導航塔。
法治不是神秘的,正義不是抽象的。某種意義上,解剖這150個案例,也就讀懂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某個斷面。無論是法院對案件的判決,還是主辦方對案例的點評,都讓我們對法治心懷敬畏和感動。
希望,法治精神能在鮮活的案例里具體可感。
“影響性”觀察
當事人回訪
-
佘祥林:“把我忘了最好”
聽搖滾、打拳擊、快走、喝50度以上的白酒,佘祥林自稱是個熱血性格的人,但輕易不動脾氣。 15年間,佘祥林做過幾次生意,賠了一些錢。他在大連養過海參,到青海嘗試做蟲草生意,還去了廣西北海,想販賣珍珠。但每次最多只持續兩年左右。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27日《南方周末》) -
宜黃鐘家:療傷10年,不愿有人重復這樣的悲劇
我們一家是要飯要到宜黃的,原來住的是茅草屋,所以這個房子對我們家的意義和對別人不一樣。 我們希望他們(拆遷戶)通過正規的法律途徑為自己維權,(自焚)給我們家帶來的傷痛是一輩子的,不想讓他們重復這樣的悲劇。 “當年我還是小姑娘,現在成阿姨了,每天要圍著我媽我姐,世界很小很小。”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27日《南方周末》) -
“跨省抓捕”案主角王帥:“骨子里就是路見不平一聲吼”
女兒剛滿4歲,王帥希望,不管社會環境如何,她都是一個善良、勇敢的人,就像那些勇于曝光違法行為的人一樣:“這樣的人,是幫助別人的,是墮落的世界里面閃著的光。” -
許霆:出獄10年,仍奔波在申訴路上
兒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許霆眼下的煩惱是,怕自己坐牢的經歷,影響孩子讀書。這也是支撐他不斷申訴的精神動力。在此之前,他不會主動把這段經歷告訴兒子。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27日《南方周末》) -
被勞教者任建宇:低調當律師
2011年9月,因轉發評論“負面言論和信息”,重慶彭水縣的“大學生村官”任建宇被勞教。對決定不服,任建宇起訴了當時的重慶市勞教委,開庭前一天,勞教委以處理不當為由撤銷了對他的勞教決定。 “任建宇訴重慶勞教委案”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